首页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国学专题
视频讲堂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国学 > 国学动态 > 正文

伦敦奥运烟花为中国造 谈中国烟花历史

伦敦奥运烟花为中国造

刚刚开幕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烟花再一次璀璨亮相,让全世界炫目。

“伦敦奥运开幕式烟花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其中浏阳烟花占了四分之三。”浏阳金生集团苹果艺术燃放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兴龙告诉记者。这也成为伦敦奥运开幕式最亮眼的“中国元素”。

据了解,浏阳此次出口伦敦奥运会使用的烟花产品,主要包括组合烟花、小礼花类、巨型礼花弹、特效和造型产品。伦敦奥运会烟花新产品占了三成左右。

据叶兴龙介绍,在2011年底,该公司就接到了来自英国伦敦奥运组委会采购方的订单,采购盆花、礼花弹、罗马烛光等产品,金额总共200多万。

浏阳烟花历史——中国烟花历史

唐代浏阳大瑶人李畋,相传是花炮始祖。但爆竹烟花成为一种产业,却是在明清时期。湖南浏阳随后便有幸成为爆竹产业的滥觞之地。

相关历史文献可资佐证。据《浏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浏阳成为“湖南爆竹制造之中心也”。咸丰同治年间,“浏阳鞭炮庄号广设于省内各重要口岸,粤、鲁、晋各省帮客纷纷来湘贩运。”当时浏阳有“十家九爆”之说,东、南、西3乡从事鞭炮制造的有逾10万人,城关镇亦有作坊300余家,工人2500多人。

在清末这一时期,浏阳鞭炮声誉远播,产业被推广于邻县。后来,这些邻近地区如醴陵、江西的萍乡等生产的鞭炮也运来浏阳,并且都打上了“浏阳爆竹”的名号,“故世人只知道浏阳鞭炮”。

清光绪初年,浏阳鞭炮开始出口,从上海或港澳转口,远销南洋。到1911年,外销增至4.8万担,价值92.2万两白银,全县从事鞭炮生产的达30余万人。

随后的193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浏阳花炮作为工艺品参展世博会并获得奖牌。浏阳的烟花、爆竹为更多人认识。

爆竹饱含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特征,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清朝末叶,中国的烟花、鞭炮就走出了国门,出口亚洲乃至欧美国家。1933年,浏阳的烟花、鞭炮参展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并获奖,这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鞭炮烟花在海外的影响。

浏阳花炮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中国鞭炮、烟花行业中的翘楚。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湖南浏阳、醴陵与江西萍乡生产的鞭炮与烟花占全国总量的75%,其中浏阳产量占40%;同年全国鞭炮与烟花出口中,浏阳占70%份额。

花炮“祖师爷”李畋

爆竹究竟在什么时候被发明?至尽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实业年志》有个说法:“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而发源于浏阳也。”据此,盛产烟花鞭炮的浏阳人认为,同乡李畋最早发明了爆竹。

李畋,唐初浏阳大瑶人,被后人尊称为花炮的始祖。

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据传,李畋是个猎人,他曾向当时的炼丹家、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火药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浏阳花炮燃放专家李心谷介绍了一些民间传说,据称,当时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李畋前去寻求帮助,孙思邈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是。历史上最早的爆竹就此诞生。

可是,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极容易伤人。李畋希望加以改进,他苦思冥想,通过不断地实验,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火药——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实用的爆竹就产生了。

李畋用鞭炮的巨大声响和硫磺气味驱散了瘴气,吓走了鬼魅,被后人尊称为“爆竹祖师”。

如今,中国三大鞭炮中心浏阳、醴陵、萍乡的许多鞭炮作坊,仍然供奉着李畋的牌位。每到“祖师爷”的生辰日或者其他一些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燃烛点香,祭拜“祖师爷”。

距浏阳市大瑶镇汇丰社区约8公里,有个叫东风界烂泥湖的小山村。“听上辈人说,李畋的后人以前就住在这个村子,后来从这里搬走了。”当地一位李姓村名介绍,“许多关于李畋的故事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如今的大瑶镇早已通进水泥公路,被建设成全国最大的花炮原材料集散中心。人们在这里建起李畋公园、李畋广场,雕刻李畋雕塑,来纪念这位花炮始祖的光辉业绩。

唐宋贵胄才放烟火

爆竹诞生后,燃放爆竹、烟花很快就成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宋人孟元老于绍兴十七年(1147年)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卷七中,追述他本人在北宋末的20余年间居住汴京(今河南开封)时的见闻往事,其中回忆军士在皇帝面前表演百戏(古代民间表演泛称)时写道:“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筒如钟馗像者……”从书中提到的“烟火”,已经可以窥见现代烟火的雏形了。

再往后,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都城武林(今浙江杭州)皇宫中元宵节的盛况时,写到宫廷放“烟火”的盛况,“放烟火百余架”,较北宋时期“愈加精妙”。据记载,当时皇宫燃放的烟花就是由浏阳进贡的。

“唐末至整个宋朝,烟火还只在宫廷、贵胄家庭流行,偶尔在民间百戏、魔术中有所表现。直到明清时期,爆竹、烟花才在中国盛行开来,爆竹也才真正成为一种产业。”湖南省花炮文化研究专家宋燧文表示。

史料显示,明清时代,每逢婚丧、喜庆或逢年过节,人们都要燃放爆竹烟火,或拜神祭祖,或表示庆贺,或求神灵祖先保佑全家平安。到了清代,每逢节庆时,宫廷与州府衙门更是不惜重金,大肆燃放爆竹烟火,常常一夜耗费成千上万的白银。“这在客观上对爆竹烟火的发展,也起了一些刺激作用。”宋燧文认为。

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

历经战争动乱,至20世纪中期时,曾经辉煌一时的浏阳花炮,其生产工艺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了。浏阳花炮再次走出国门,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黎仲畦介绍:“1959年国庆十周年,为了筹备一个精彩的焰火晚会,国家有关部门不得不提前数月将全国烟花、鞭炮专家全部集中到北京,专门研究、生产国庆烟花。”

1961年,浏阳成立了全国首个花炮研究所,专门从事烟花研究。“那时候,我们的烟花制作水平非常落后,我们研究学习的基础是前苏联人编写的一本叫《烟花学的原理》的理论书籍。”黎仲畦介绍,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他们才能一边钻研烟花的物理、化学知识,一边结合实际的经验,试着制作、研发。

上世纪70至80年代,浏阳在国内率先取得了爆竹、烟花安全配方研究的突破。可是在烟花现代化设计、生产方面,中国烟花仍然比较落后。令黎仲畦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1984年,广东省代表国家第一次参加在法国摩纳哥举行的世界焰火大赛,结果五个参赛国里,中国排名倒数第一。

第二年,国家有关部门交给浏阳县一个任务,将由他们研制、设计新一代烟花,参加1986年第21届摩纳哥世界焰火大赛。黎仲畦当时所在的浏阳出口花炮厂的研究团队义不容辞地接下了任务。随后,研究团队几次去日本、法国等国取经,又专程到摩纳哥实地考察。

“我们参观、研究了日本、法国的烟花生产工艺,才发现中国当时的烟花在设计、造型、包装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黎仲畦表示,回国以后,他与他的研究团队便夜以继日地投入研究。经过一年半的研究、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开发出大赛所需的数十个新产品。

1986年,在摩纳哥赛场,中国队以独具特色的设计、高难度的造型,凭绝对优势取得第21届世界焰火比赛第一名。当地知名的《尼斯日报》为此专门在头版头条撰文,标题就是《明晚,中国让火药发言!》

从此以后,中国的烟花、鞭炮再次扬名世界。

分享到:
来源:中国青年网综合  2014-05-30  20404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