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书学问大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应选择带注音、带图画的版本。孩子在阅读时,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拼音较为容易地诵读,而诗句后面附带的图画,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给孩子直观的视觉感受,更利于孩子识记。对于初中的孩子,要选择有释义和详解的书,孩子对照原文和释义诵读,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更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可以加深孩子对经典的印象。
二、家长要懂行
家长对国学经典的难易程度要有所了解,不能想当然地让孩子读国学书籍。读国学书籍太简单或太难的都不好,家长应引导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读国学经典。家长最好先读懂、读通,当孩子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字词时,给予孩子指导,如此以身作则方可消除孩子对国学经典的畏难情绪,增加孩子读国学经典的自信心。
三、宜亲子共读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朗读或带领孩子朗读,有时间和条件的家长不妨采取讲故事、编童谣、绘画、表演等形式将国学经典绘声绘色地呈现给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自己朗读、背诵,然后和孩子就其感兴趣的篇目或名句共同讨论,在家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要联系实际
为去除国学经典因年代久远、语境不同而给孩子造成的疏离感,家长应引导孩子通过身边真实的人或事,使国学经典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如:孩子读《百家姓》时,不妨让孩子列举身边属于某个姓氏的人,或让孩子找出自己的姓氏在书中的位置,令孩子有参与感和亲身融入之感,这样孩子才能举一反三,而且记得更牢。
五、要学以致用
家长不妨让孩子把国学经典中描述亲情、友情、师恩等句子背诵下来,除了可以增加孩子的自身修养,必要时还能够在孩子写作文时加以引用,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将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中的名句或名篇以毛笔或钢笔写出来,挂于案旁或墙上,既能装饰、美化孩子的空间,更能鞭策和激励孩子。
六、应去糟取精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篇章聚集了各代圣贤的思想精华,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也有一些封建糟粕。对于上小学且分辨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应做好筛选和甄别,避免让孩子读到;对于上初中的孩子,不妨指导孩子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中甄别,在甄别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引导孩子批判地吸收国学经典中的某些观点和思想。
七、勿强人所难
一些家长培养孩子心切,不顾孩子的年龄、性格、兴趣,而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急于求成,恨不得让孩子“一口吃个胖子”,甚至强迫孩子背诵、默写,殊不知此举大大降低了孩子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仅不能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会对孩子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八、忌功利心理
一些家长不是本着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的目的让他们学习国学经典的,而是看到别的孩子学,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落于人后;还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背诵国学经典提高智商和情商,提高学习成绩,甚至寄望于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家长的这种不良心态一旦“传染”给孩子,不仅不会使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浮躁心理,严重违背了学习国学经典的初衷,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相关链接:
适合中小学生读的国学经典书籍简介
《弟子规》: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原名《训蒙文》,其内容标题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该书除总序外,分为七大部分,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三字经》:中国传统的启蒙书籍之一,读书以三字一句的方式,叙述了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同时因其内容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该书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介绍了自然、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论语》: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辑录整理,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作品。全书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该书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