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备受关注的沂水春秋古墓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主棺室的第一件陪葬品——一件双勾线雕工的精美玉璧也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对玉石等古宝鉴赏的热情又一次高涨了起来。
且不说被社会热议的墓主是男是女问题,也不说这千年神话竟然是真,单单这件双勾线雕工的玉璧精美得就让人赞不绝口。那么什么是玉璧、玉璧与玉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中国人何以玉为时尚以及玉佩和玉坠如何鉴藏,小编接下来会一一为大家介绍。
玉石篇
玉璧
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说文》释璧:“瑞玉,圆器也”。《尔雅》有:“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在存世的古玉璧中,肉与好符合倍数关系的不多。《尔雅》中有好倍肉谓之“瑗”、肉好如一谓之“环”的说法。“环”、“瑗”属于璧类玉器,是一种特殊型璧。
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周礼有“以苍璧礼天”之说;其二为佩玉古称系璧,《说文》释“玮”:“石之次玉为系璧”。以璧为佩饰早在战国至汉代已普遍风行;其三用作礼仪馈赠之用品;其四是葬玉。已发掘的汉代大墓中都有众多的大璧出土。
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
玉璧中应引起重视的是素璧、谷纹璧、蒲纹璧,素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遗址,有的墓葬中一次竟出土20厘米以上的玉璧十件以上,江苏省博物院藏颇丰。二是四川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中出土更多更大,最大的竟超过70厘米,厚度达5厘米,形如石盘。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当时主要用于礼器。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不过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八吉祥、吉语等图案。《周礼》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旋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之意。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超过二十厘米的不多见。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宝光四溢,做工极精良。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用品、礼仪用品及馈赠用品。
玉璧与玉环(春秋)
精神道德的观念在春秋时期引入玉器,“玉有九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不同方面说明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使佩玉成为必不可少的习俗,这也是中国玉器文化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文献记载:好(中心圆孔)小于肉(外圆与中心圆孔的半径差),谓之璧。好大于肉,谓之瑗。好肉相等,谓之环。按此定义,图中左为璧,右为环。
玉佩玉坠鉴藏小窍门
玉佩要尽可能轻薄扁平。古代有钱人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佩,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佩玉已逐渐成为时尚,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章先生介绍说,玉佩一定要是扁平状的形象,它往往是挂在脖子或腰间的一种玉制配饰品。我们随身携带的玉佩,尤其是胸前佩戴的,一般要求分量尽可能的轻,体积尽可能的小,形状尽可能的薄,才能贴身佩戴。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块上等和田玉雕的双龙戏水玉佩。玉佩上两只蛟龙用料完整轻薄,形体雕刻饱满,种质也较为细腻。两只龙线条刻画明朗,龙 角雕工刚劲,其中胡须雕琢得尤为细致,仿佛随风轻摆。章先生说,从战国到汉代大量的组佩被人挂在身上。到了清代,贵族佩戴玉佩已经非常流行。古时常有男方 将贴身佩戴的玉佩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女方,以此表达陪伴之意,以解相思之情。
玉坠要较立体用作把玩。大概直至宋代,才出现用于把玩的玉坠子。什么是玉坠呢?就是一块玉疙瘩,穿个孔,可攥在手中,俗称“疙瘩件”。但“玉疙瘩”又是怎么流行开来的?章 先生告诉笔者,宋代开始大兴收藏之风,收藏热很多时候体现在拥有者之间的互相炫耀。通常在有社交活动之时,会拿出自己的收藏品给人家看,瓷器青铜器都不易 随身携带,而玉坠就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一方面是一种炫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是一种交流,获得知识上的提高。章先生拿出几块“玉疙瘩”给笔者欣 赏比较,一块玉兔立刻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他说,玉坠一定是比较立体的形象,主要作为手里的把玩件,而不是悬挂件。他收藏的这只玉兔采用圆雕,四肢弯曲呈蹲 伏状,口部琢一圆孔直通到尾部,孔两面钻成,玉质光润,这类“疙瘩件”大小正好可握手中。一般情况下,玉坠都是用籽料来雕刻,它随形。不管是雕动物,还是 雕植物,看上去就是个“玉疙瘩”。用来炫耀、显摆,这是玉器的一个世俗的表现。
玉石鉴赏收藏与佩戴的益处
盈盈之光,灼灼其华。一件精美的玉器,不仅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更是一件无价的艺术品。不论置于席间抑或佩于身上,玉带给人的滋养同时改变着你的肉体与精神。
千种玛瑙万种玉,尤其是一句“黄金有价玉无价”让不少想收藏玉石的爱好者望而却步。玉石原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玉器和首饰的价值,只有正确判断玉和玉质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件玉器的价值。像上等白玉、翡翠的价格,每年都出现几倍的上涨,玉器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玉器收藏颇具投资潜力,但怎样收藏到一块自己心仪的玉?对玉器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鉴别玉石首饰,应该从硬度、透明度、颜色、光彩和有无斑点几个方面去看。真正的玉石非常坚硬耐磨,晶莹剔透,颜色纯丽,光彩熠熠。如果能看出玉石内部有裂纹、棉花纤维般的棉纹或暗伤,它就是低劣的玉石。凡是假玉石,表面有皱纹,内部有气泡,重量轻,硬度小,互敲时声音清脆。鉴定玉的品质。有6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玉石首饰的质量鉴别。玉石首饰种类繁多,鉴别时,一是看玉石的色泽,即使在同一种类中,它的不同部位的纹理、色泽各有千秋。玉石有五颜六色。属于单色的,要挑色度均匀的,在同一块玉石上有深浅色的,则要求色调纹路美观自然。二是看玉石的质地,以纯净,光润晶莹为好,不能有脏杂斑点或发糠,干涩;玉石上往往有绺,即深浅长短不一的断裂纹,这属残次品。三是看做工,玉石要经钻石或金刚砂琢磨,粗糙的做工会使玉石表面存有磨擦的痕迹,没有光泽。好的做工应该是规矩有光泽。属于在金银首饰上镶嵌玉石的,还要看它是否牢固、周正、协调统一。
常佩玉器祛病保健益寿。现代生物、物理、化学分析:许多玉石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十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银、硅、锌、铁、硒、镁、锰……由于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故经常佩戴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故人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男戴观音女戴佛”,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玉饰品上祈求平安。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所以女人们更注重打扮自己,腕上精品更是层出不穷,而在女人的饰物中,尤其是手镯为永恒的流行饰品,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但还将流行下去,因为佩戴手镯,不光好看,而且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清代山水画篇
清代山水画赏析
在清代(1644-1911),山水画是十分发达的画科,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重视笔墨情趣的文人山水画。
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注重画格,提倡摹古,以表现古典风格为重要题材,他们的画风被视为正统。王时敏、王原祁为首的娄东派、王翚为首的虞山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画派,而娄东派更是风靡朝野,许多著名的宫廷画家,如唐岱、董邦达、张宗苍等等都是娄东派重要画家。
古代书画鉴定中的两大要素:材料和笔墨
古书画鉴定,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鉴赏中有可言传,也有只能意会的。鉴定没有公程式,方法种种,皆因人而宜。古书画鉴定过程复杂。但是,材料与笔墨二点,是整个鉴定过程不可脱离的主题,二者并重,在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
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 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 颜料, 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 经过长时间氧化,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 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 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 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 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 材料是鉴定的基础, 在鉴定过程中, 应严谨对待, 不可轻视。
中国书画鉴赏中要注意的历史时代气息
在鉴赏画作中,掌握历史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之后,时代气息就可以成为书画鉴定的一个可靠的重要的依据。鉴赏要了解历史,要知道文化的传承。因此当须用心去领悟艺术实质,才能提高自己的收藏鉴赏能力。
资深的古玩鉴赏家、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唐恺教授曾说过,中国书画的点、线、面的功力,能表现出画家较强的艺术造诣。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也可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以寻找书画家在创作中所流露的心境、情绪及作品随之而体现的意境。
在鉴赏中国的传统国画中,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诗如画龙点睛,单独书法一项,如书法不精撰的画家不敢题字的就可窥其绘画功底。而古代大多文人雅士画作上的题款落印,都有名家风范,当属时代和个人风格。
历史气息就是时代气息。在鉴赏画作中,掌握历史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之后,时代气息就可以成为书画鉴定的一个可靠的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