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国学专题
视频讲堂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国学 > 国学动态 > 正文

七夕:延续2000多年的浪漫节日 6年前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源于汉代,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200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就是起源于牛郎织女这段美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七夕乞巧”,就是指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候,年轻女子们向心灵手巧的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求她传授给自己纺纱、织布、缝衣的手艺,此外还祈求赐给自己美满的婚姻。因此,“七夕”又称“乞巧节”。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目前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关于七夕乞巧的最早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七夕节妇女乞巧也屡屡被提及,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都在宫中举行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王来华表示,除了“乞巧”之外,七夕节还有很多饶有趣味的节日习俗和食俗,如晒书、晒衣、拜月、拜魁星、听悄悄话、储水、吃巧果、喝巧芽汤等。“种种趣味盎然的七夕习俗,体现了广大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为了对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来源:中华文明网  2014-06-24  7560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