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国学专题
视频讲堂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国学 > 国学人物 > 正文

邓小平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人物简介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领导了西南全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不久就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他于1973年复出,1975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在以他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持党和国家稳定的过程中,他起了关键的作用。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生平年表

1904年至1920年

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年,进私塾读书,学名邓希贤。

1910年,入协兴乡初级小学学习。

1915年,入广安县高等小学学习。

1918年,入广安县立中学学习。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秋,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活动。

1920年10月,抵达法国,不久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

1921年至1930年

1921年4月,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当轧钢工。月底,辞去工作赴巴黎。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10月,进香布朗工厂做工,两个星期后被解雇。

1922年2月,进哈金森橡胶厂做工。1922年夏,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3年夏,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参加旅欧共青团机关刊物《赤光》的编辑工作。7月,当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书记局委员,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春,任中共旅欧支部里昂地区特派员。6月至9月,参与组织旅法华人多次举行的声援国内五卅反帝运动的大规模示威和集会。11月,进雷诺汽车厂做钳工。

1926年1月,赴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春,离苏回国,受中共派遣,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任政治处处长、学校中共组织的书记。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武器,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7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8月7日,列席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2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8年年初,和张锡瑗结婚。张锡瑗于1930年病逝。

1929年夏,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广西,领导党的工作,准备武装起义,化名邓斌。10月,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12月,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

1930年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在广西右江地区11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31年至1940年

1931年2月,同李明瑞率红七军转战到江西崇义后,根据前委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4月,在上海写出《七军工作报告》,详述了红七军、红八军的战斗历程。8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1932年7月,任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支持毛泽东打破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战略战术和正确的土地政策,反对“左”倾路线。

1933年春,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5月,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到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不久,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8月,主编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1月,参加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6月,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5月,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随后,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8月,随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9月至11月,参加在延安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在会上作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

1939年7月3日,参加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9月,同卓琳结婚,后一起回到太行山。

1940年8月至12月,参与指挥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带有战略性的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1941年至1950年

1941年4月15日,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

1943年1月26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对五年来对敌斗争作了系统总结,概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敌斗争的重要经验,并提出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强调一切政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掌握中日矛盾的实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以坚持敌后斗争去影响全国,争取战后团结建国。7月2日,发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指出发展生产是打破敌人封锁、建设根据地自给自足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是生产的重心。10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晋冀鲁豫地区党政军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8月,日本宣布投降。此时,与刘伯承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扩大为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等四个地区。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9月至10月,为反击国民党军向解放区的进攻,同刘伯承指挥上党战役、邯郸战役。

1946年6月,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8月至翌年1月,与刘伯承先后组织指挥了陇海、定陶、鄄城、滑县、钜(野)金(台)鱼(乡)等战役。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地区。在国民党军重兵围攻中坚持了大别山斗争,把战线推进到长江北岸,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

1948年5月9日,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5月,与刘伯承发起宛东战役。7月,与刘伯承发起襄樊战役。9月至翌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摧毁了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任政治委员。3月,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3月31日,为总前委起草《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至5月,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及苏、皖、浙、赣、闽等省广大地区。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至12月,同刘伯承等率部进军西南,解放川、康、滇、黔等省。11月23日,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12月2日,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2月22日,任西南军区政治委员。是年,领导西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剿匪、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1年至1960年

1951年,领导进军西藏工作。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7月,调北京,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

1953年10月,出席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代表政务院作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

1954年1月,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讲话,提出要把国家财政放在经常的、稳固的、可靠的基础上;财政工作要有全局观念。4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中央作《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当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57年3月至4月,到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视察工作,宣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5月15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11月,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1958年8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的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至11月,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视察工作。11月至12月,出席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的说明。

1959年1月,主持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书记会议并作报告和总结发言。会议主要讨论年度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市场安排等问题。4月,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作关于经济工作和国家机构的人事配备的说明。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0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研究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2月,到河南、安徽、天津等地视察工作。3月25日,在中共中央天津会议上讲话,强调要正确宣传毛泽东思想,不要庸俗化。11月至12月,与刘少奇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和81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

1961年至1970年

1961年3月,出席中共中央在广州举行的工作会议。作反对平均主义等问题的发言。会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会后在广东考察。4月至5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印发讨论后,和彭真到北京顺义、怀柔县搞调查研究,随后写信给毛泽东,就条例中有关供给制、粮食征购、公共食堂等问题提出意见。8月至9月,出席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

1962年2月6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上讲话,强调要发扬党的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7月7日,在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恢复农业生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哪种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用哪种形式。

1963年7月,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代表团举行会谈,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原则。

1964年6月19日,在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7月,到吉林、黑龙江等地视察工作。

1965年3月,针对江青等对文艺界人士和文艺作品的错误批判,在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11月至12月,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视察工作。

1966年3月至4月,在西北地区视察工作。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失去一切职务。

1969年10月,被押送到江西省新建县,在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

1970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

1971年至1980年

1971年9月13日,林彪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乘飞机外逃叛国,途经蒙古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

1972年8月3日,致信毛泽东,希望再为党和国家多做几年工作。毛泽东批示肯定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1974年4月,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会上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论断。

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1月至10月,在党的会议上,在关于军队、铁路、钢铁、国防工业、科教、农业等方面的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表讲话,提出各方面都要整顿,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强调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整顿取得明显成效。5月,应邀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年底,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受到错误批判。

1976年4月,北京发生悼念周恩来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被撤销一切职务。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4月10日,致信中共中央,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共中央批转此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5月24日,同中央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的最根本的东西。8月至9月,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领导和推动科技和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1978年3月8日,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话,系统地论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9月,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后到东北三省、河北省、天津市视察,反复强调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10月10日,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中国要实行开放政策,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发展的起点。10月11日,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致词中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10月22日至29日,访问日本,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大政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2月18日至22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会议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访问美国,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3月3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6月28日,会见日本公明党第八次访华团。谈话时说,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10月4日,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今后长期工作的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扩大企业自主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必须坚持。10月19日,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时讲话指出,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11月26日,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谈话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

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报告,强调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4月至5月,多次谈话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强调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5月31日,同中央有关负责人谈农村政策问题,强调要因地制宜,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7月,到四川、湖南等地视察工作。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告时指出,对现行制度存在的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特权现象和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必须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提出要建立退休制度,干部队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8月21日、23日,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9月,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81年至1990年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全面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提出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7月2日,在中共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书记座谈会上讲话提出,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8月,视察新疆。9月19日,在华北某地检阅军事演习部队,讲话时提出,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2年4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强调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5月6日,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谈话时说,中国一方面实行开放政策,一方面仍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8月21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谈话时重申,中国是第三世界的一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纲领。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决定他任中央军委主席。9月13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9月18日,陪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去四川访问。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以后中英两国政府的谈判定了基调。

1983年1月12日,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农业部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2月,视察江苏、浙江、上海等地。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26日,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谈话时明确提出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7月1日,《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出版发行。7月8日,同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7月19日,在北戴河同公安部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必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10月1日,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月12日,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作《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讲话,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

1984年2月,在视察广东、福建后,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建议增加对外开放城市。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并于5月4日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6月22日、23日,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在同他们谈话时指出,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策,不会变。6月30日,会见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检阅部队并讲话。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指出,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不能作排除使用武力的承诺,是一种战略考虑。10月,多次谈话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根本政策;对内搞活经济,首先从农村着手。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现在改革由农村转入城市,改革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还包括科教、文化等领域,是全面改革。12月19日,出席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985年1月19日,会见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团。谈话时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3月4日,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谈话时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讲话。随后作即席讲话,强调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月28日,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谈话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4月15日,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谈话时说,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5月19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各级党和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强调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并阐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国际形势判断和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转变。7月11日,在听取中央负责人汇报当前经济情况时指出,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要抓住时机,推进改革。8月28日,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谈话时指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强调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理论学习。

1986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强调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指出,不能不讲专政,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1月至2月,到四川、广西等地视察工作。3月5日,对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不可拖延”。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八六三”计划。“八六三”指1986年3月。3月28日,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谈话时说,中国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依靠人民的力量,用法律和教育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4月19日,会见香港知名人士包玉刚、王宽诚、霍英东、李兆基等。谈话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8月,视察天津市。9月2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就中苏、中美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问题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9月28日,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草案时讲话指出,中国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搞自由化就是要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就会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9月至11月,多次谈话阐述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一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主要是指领导层干部的年轻化;二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调动基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2月19日,在听取中央几位负责人汇报当前经济情况和明年改革设想时指出,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

1987年1月至3月,针对1986年底一些高等院校少数学生闹事,多次谈话指出,要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月6日,同中共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4月13日,出席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4月16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讲话,阐述按“一国两制”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政策要真正能做到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就要保证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不变。4月30日,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谈话时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在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实现人均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6月12日,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谈话时提出,中国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谈到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关系时说,任何大党、中党、小党,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的国家的事情不应随便指手划脚。7月4日,会见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谈话时指出,中国方针政策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实行改革开放,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8月29日,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约蒂和赞盖里。谈话时指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来制订规划。10月13日,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谈话时说,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11月,根据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决定,任中央军委主席。

1988年1月23日,在一份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批示:“完全赞成。特别是放胆地干,加速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5月2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指出,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子要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月12日,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指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千方百计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是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中央要有权威。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化改革。10月24日,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1月2日,在祝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题词:“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2月21日,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谈话时提出,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

1989年2月26日,会见美国总统布什。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开放和搞经济建设。3月4日,同中共中央负责人谈话,指出中国不允许乱。十年来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4月,针对北京发生的动乱,两次发表谈话,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平息动乱、稳定局势的决定,表示完全赞同和支持。主张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5月16日,会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5月至6月,在平息动乱前后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要以江泽民为核心。在谈到当务之急时强调,要在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方面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常委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6月9日,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事件爆发出来,促使冷静地考虑过去和未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三部曲”发展战略目标,都没有错。今后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照样干下去。6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8月,《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出版发行。9月4日,同中共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对国际局势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11月20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畅述第二野战军的光辉战斗历程。12月1日,会见以樱内义雄为团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主要成员。谈话时指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1990年2月17日,会见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委员。3月3日,同中共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发展战略。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1991年至1997年

1991年1月至2月,视察上海。同上海市负责人谈话时提出,抓紧开发浦东,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8月20日,同中共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1992年1月至2月,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重要谈话,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强调要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邓小平会见了出席十四大的全体代表。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中共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1994年11月2日,经修订增补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邓小平文选(1975—1982)》,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政治成就

邓小平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一起,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末,在邓小平主持下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要打破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的僵化状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他第一次提出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观点,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其他人,使全国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的观点。

在邓小平的主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政治路线,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应着手认真地改革,认真解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等。全会决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会肯定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全会还对党的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大批挨批、挨斗、靠边站的老干部重返工作岗位,大批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建设经济特区、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都是在小平的倡导和支持下,由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16]邓小平同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一起,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碎旧世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末,在邓小平主持下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强调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要打破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的僵化状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他肯定了由胡耀邦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明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强调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在报告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观点,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其他人,使全国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的观点。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实践证明,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样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重要的作用。

经典语录

关于改革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2、“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5、“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

6、“思想更解放些改革步子更快些。”

关于发展

1、“发展才是硬道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4、“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5、“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7、“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关于党国

1、“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2、“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3、“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4、“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5、“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6、“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8、“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9、“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关于外交

1、“冷静的观察,镇定自若的面对困难,捍卫我们的立场。韬光养晦,争取时间,永不称霸。”

2、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3、“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

4、“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

5、“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6、“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有关评价

他人评价

毛泽东: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

胡锦涛:“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江泽民:“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美国《时代》: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评价邓小平:“对中国和全世界而言,他都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政治伟人”。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称邓小平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领袖”,在回忆1978年与邓小平的首次交谈时,他说“邓个子小,气魄大,立即使我折服。”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是邓小平结交的众多外国友人中的一位。他说:“邓小平对整个世界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可以如何管理和快速发展;而中国又能够因此向整个世界作出何等的贡献。”对于“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问题,他说:“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尽管如此,人们却很少听到这位老人评论自己。他的很多政治名言,比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找遍了所有档案都很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评价。

西哈努克国王称赞:邓小平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邓小平是“塑造现代中国的一位杰出领袖”。

曾宪梓:“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进步和富强,也没有香港的今天。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无法用语言形容。”

李嘉诚:邓小平是一位有创见有远见爱国爱民的伟人。

外交部翻译张维为:邓小平“就像个预言家”。

外交部英语翻译施燕华:邓小平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

自我评价

“我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一抓一大把。”

“我算是比较活泼的人,不走死路的人。”“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

分享到:
  2015-03-30  13282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