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国学专题
视频讲堂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国学 > 国学人物 > 正文

墨子

墨子生平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姓墨,名翟,春秋时期邾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出身低微,自称“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自承是“贱人”,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因而养成了勤俭节约、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艺,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成为其时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儒墨两派互相驳辩,并称“显学”,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却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能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他日夜不休,奔走四方,“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了著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一)政治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 一同天下之义”。

(二)哲学思想

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部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用现代的逻辑学名词来说,这就是排中律和毋矛盾律。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三)科学思想

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者有:

1.宇宙论方面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最早提出了物质的本原是“有生于无”(《老子》第1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墨子则首先起来反对老子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2.数学方面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所给出的数学概念主要有:

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墨经上》)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

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

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正方形定义也是一致的。

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三点共线为直线的定义,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晋代数学家刘徽在测量学专著《海岛算经》中,就是应用三点共线来测高和测远的。汉以后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也是据此发明的。

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3.物理学方面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对此,他举例予以说明,说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举,就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同时,墨子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例如,两质量相当的物体碰撞后,两物体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两物体的质量相差甚大,碰撞后质量大的物体虽不会动,但反作用力还是存在。

接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也是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标志(亚理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停止是物体的本性,这样的观点是符合常人观测的结果的,却是肤浅和错误的)。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本”即为重臂,“标”即为力臂,写成力学公式就是力×力臂(“标”)=重×重臂(“本”)。现在人们一般都习惯于把杠杆定理称为阿基米德定理,其实墨子得出杠杆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应称之为墨子定理才是公允的。此外,墨子还对杠杆,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力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光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如果说墨子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也不为过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卷中所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也就是说,运动着的物体从表观看它的影也是随着物体在运动着,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当运动着的物体位置移动后,它前一瞬间所形成的影像已经消失,其位移后所形成的影像已是新形成的,而不是原有的影像运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原有的影像不消失,那它就会永远存在于原有的位置,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看到的影像的运动,只是新旧影像随着物体运动而连续不间断地生灭交替所形成的,并不是影像自身在运动。墨子的这一命题,后来为名家所继承,并由此提出了“飞鸟之影未尝动”的命题。

随之,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他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

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这是因为光线经过物体再穿过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成像于下,物体下部成像于上,故所成的像为倒像。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

特别可贵的是,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凸面镜则只形成正像,近镜像大,远镜像小。这里的“中”为球面镜之球心,墨子虽尚未能区分球心与焦点的差别,把球心与焦点混淆在一起,但其结论与近现代球面镜成像原理还是基本相符的。

墨子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过研究,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加以巧妙地利用。他曾教导学生说,在守城时,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罂于井中,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进行侦听,以监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好御敌的准备(原文是: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内迎之)。尽管当时墨子还不可能明了声音共振的机理,但这个防敌方法却蕴含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4.机械制造方面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军事思想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1.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这无异于给那些企图通过攻战来开疆拓土吞并天下的人以当头棒喝。所以墨子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在墨子眼里,兼爱可以止攻,可以去乱。兼爱是非攻的伦理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墨子还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①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②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③残害无辜,掠民为奴。墨子指出,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民之格者,则迳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2.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墨子》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概言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胜利。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结合。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备城门》等篇,墨子通过禽滑厘的询问,对十二种攻城方法一一对以有效防御。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当时颇为先进的攻城术,墨子对以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墨子故事

一 目夷后裔

目夷国原为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国,位于滕州市木石一带。入周之后,目夷国变成小邾国,先后曾为宋、邾、鲁、齐等国的附庸。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夷氏从贵族降为平民。(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约在春秋末年(公元前480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二 母梦赤乌

据《琅缳记》与滕州民间传说,墨子出生前,“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乌即翟,是凤凰的别名,因而取名墨翟。“子”是后人对墨翟的尊称。今滕州市木石村有目夷亭,村西为狐骀(即目夷)山、目夷河;村西是落凤山,传说墨子出生时,凤凰落于此山,因而得名。

三 学工学文

墨子的家乡是古代文化科技最先进的地区,他的父亲是位能工巧匠,母亲非常贤惠。先进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的勤奋、纯朴与灵敏,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艺。同时,他拜师求教,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逐渐成长为一位深沉、博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杰出人才。

四 鸢飞戾天

墨子的木工技术很高,可与鲁班媲美。有一天墨子看到鸢(鹰)在空中翱翔,就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鸢(即风筝)。木鸢在空中飞翔,三天不落,受到人们的赞扬。这次试验的成功,为墨子以后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五 力学原理

墨子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概括出力学原理,并做出“力,形之所奋也”的力学定义和弹性力学、杠杆平衡力学、滑轮受力、斜面受力、物体平衡受力等方面的定义。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了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和车梯等简单机械,用于生产和军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六 小孔成像

墨子对光学很有研究,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若干物影成像,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试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的人影。墨子通过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即光从上下直射,人的头部与足部成影在下边和上边,构成倒影,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

七 规矩方圆

经过学习与实践,墨子提出了正确的客观标准:“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不同的手工业匠各有特殊的技巧,但都要遵守共同的标准法则,制方要用矩尺,制圆要用圆规,取直要绷紧墨线,取平要用水平仪,这五种标准,是各类工匠准从的普遍法则。

八 好学而博

墨子不仅重视实践,而且重视理论。他好学深思,苦读博览,最初学习古代传统文化和当时有影响的儒学,曾跟周朝礼仪史角的后代学习周礼,“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遍读百国《春秋》。墨子平日言谈、讲学、辩论,经常引用《诗经》、《书经》和周、燕、宋、齐等国的《春秋》,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非常娴熟。

九 背周崇夏

墨子在学儒的同时,发现了儒家缺点,“以为其礼倾忧而不忧,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故”。孔子推崇周公,墨子效法夏禹。他称颂夏禹亲自拿着木锨疏通江河,治理洪水,奔波劳累的股上没有肉,腿上没有毛,是为天下利益艰苦奋斗的圣人。

十 非儒立墨

墨子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强执有命,繁饰礼乐”等内容进行批驳,与儒学分道扬镳,提出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系统的学说——墨学。墨学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此外还有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事防守、工程技术等,内容非常丰富。

十一 驳巫马子

墨子多次与儒家弟子巫马子辩论。一天,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没见有人帮助人,也没见鬼神赐福给你。但是你还在做,你有疯病?”墨子回答:“假若你有两个家臣,一个表里不一,一个表里如一,你看重哪个?”巫马子说:“我看重后者。”墨子说:“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

十二 答公孟子

公孟子多次与墨子讨论学术、人生等问题。一次,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从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同,但作为都一样。我以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事实折服了公孟子。

十三 与程子辩

墨子对程子说,儒家学说有四个方面足以丧亡天下。程子说墨子诋毁儒家。墨子说此为告闻绝非诋毁。数日后,墨子又与程子辩论,称赞孔子。程子问:“您一向攻击儒家,为什么又称赞孔子?”墨子答道:“孔子也有合理而不可改变的地方,应予区别对待。”墨子一生坚持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了“不以言度人”。

十四 言行之论

鲁南的南部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利陶,夏天耕作,自比尧舜,墨子听说后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贵在切实可行,何必到处宣传!”墨子说:“你亲自陶稼,分之于民,获利太小,我宣传义,可以救天下,获利巨大,怎能不去宣传呢?”

十五 聚徒讲学

墨子以“兴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为己任,到处奔走,宣传行义。经过几年的实践,他深感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必须组织更多的人为义献身。约在三十岁之前,他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其学说成为“言盈天下”的显学。

十六 组织团体

墨子知道,仅靠说教不行,还必须有坚强的实力做后盾才能成功。于是,他组建了有纲领、有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墨家团体。其纲领是实现义,其领袖为巨子。墨子要求成员身穿粗布衣,脚登木屐子,以自苦为荣;不仅要有知识和专业技能,多数成员还要接受军事训练,并随时准备打仗,为实行义的事业献身。墨家学派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

十七 周游列国

墨子除聚徒讲学、组织团体之外,还周游列国。弟子魏越说:“先生见到各国之君说什么呢?”墨子答道:“每到一国必须选择那些急需的事先讲。国家混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穷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好声乐沉迷于酒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抢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他四处奔走,“上说诸侯,下教民众”,“迎众人而说之”。席不吸暖,栖栖皇皇,以自苦为极,以吃苦为高尚,北游齐,西游卫、郑,南游宋、蔡、楚、越等国。

十八 载书游卫

有一次,墨子率弟子到卫国游说,车中“载书甚多”,他的弟子弦唐子感到奇怪,问墨子带书何用。墨子说:“过去周公每天早上要读一百篇书,晚上还要接见七十个读书人,所以他知识渊博,政绩显著,我上没有治理国家的责任,下没有耕种土地的任务,怎么敢不读书呢?”

十九 劝卫养士

墨子到卫国后,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小国,处在齐、晋两国之间,就像穷家处在富家之间一样。穷家如果学富家那样花费,那么穷家很快就破败。现在看看您的家族,好车好马数百,穿文绣的妇人数百,如果国家有难,用这些妇女抵抗,还是用士人?”公良桓子不知所云。墨子又说:“如把这些钱财用来养士,可养一千多人。一旦遇到危难,士可保护您的安全。”公良桓子点头称是。

二十 为义背禄

墨子离开卫国后到齐国游说。不久,派管黔到卫国推荐弟子高石子仕卫。卫君给予高石子优厚的俸禄,安排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每次都详细讲述墨子的治国方略,卫君只是点头称好,却不采纳实行。因此,高石子辞官回去,向墨子汇报。

二十一 赞高石子

高石子向墨子汇报说:“以前先生讲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该处在厚禄之位,现在卫君无道,我不愿在那里贪图俸禄和爵位。”墨子听了很高兴,把禽滑厘召来说道:“你听听高石子的话吧!背义而向往俸禄的人很多,拒绝俸禄而向往义的人很少。高石子就是为义背禄之人。”

二十二 故人相会

墨子在齐国见到老朋友非常高兴。老朋友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吃苦行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有个人生养了十个儿子,只有一个耕种,其他九个闲着,这一个耕种的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人行义,您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劝阻我?”

二十三 日者占卦

有一次,墨子离家往北到齐国去,途中遇到日者(算卦先生)。算卦先生看了看墨子说:“历史上的今天,黄帝在北方杀死了黑龙,你的脸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听,继续向北走,到淄水边没能渡河返了回来,算卦先生说:“我对你说过不能向北走。墨子说:”人的脸色有黑有白,假如实行你的办法,人们就不能往来。这是困蔽人心,你的言论不能用。”

二十四 义利统一

一天,墨子对弟子讲解义与利的关系。他说:“万事莫背于义。”为义就是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把“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作为衡量价值高低的标准。要“兼相爱、交相利”,做到“兼而爱之,从而利之”。他用利来规定义的内涵,把仁、义和爱的道德观念同利益、功利直接联系起来,表现了义利统一和重视功利的思想。

二十五 止齐伐鲁

齐国将要攻打鲁国,墨子听到消息后急忙劝阻。墨子对大将项子牛说:“攻打鲁国,是齐国的大错。以前吴王矢笠先后攻打越国、楚国、齐国,获得胜利。后来诸侯报仇,吴王大败,所以大国攻打小国,是互相残害,灾祸必定反及于本国。”项子牛遂罢兵。

二十六 召回胜绰

此事之后,墨子让弟子胜绰去项子牛那里做官,以便于行义。后来,项子牛三次入侵鲁国的土地,胜绰三次都跟从了。墨子听到这件事非常生气,派高孙子请项子牛辞退胜绰。高孙子转告墨子的话说:“我派胜绰,将以他阻止骄气,纠正邪僻。现在胜绰得了厚禄,却欺骗您,三次跟随侵鲁,胜绰明知故犯,把俸禄看得比仁义还重。”

二十七 荐曹仕宋

墨氏为宋国的宗族,墨子与宋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墨子聚徒讲学后,极力帮助宋国,推荐弟子到宋国参与政事,曹公子就是其中一个。三年之后,曹公子从宋国回到墨子身边,向墨子汇报在宋国的情况。

二十八 耕柱仕楚

墨子为了行义,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不久,有几个弟子去探访耕柱子。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招待并不优厚。这几个人回来告诉墨子,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么好处。墨子答道:“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送给墨子200两黄金,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这200两黄金请老师使用。”

二十九 自鲁奔楚

公元前440年前后,楚国准备攻打宋国,事先请鲁国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鲁国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徒弟,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发兵。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都(今湖北宣城)。

三十 面谏楚王

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进行攻宋的准备工作,请他引荐去见楚王。墨子见到楚王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病吧!”

三十一 理屈词穷

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同偷窃癖者一样?这样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楚王理屈词穷,但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主张。

三十二 墨鲁论战

墨子见此便对楚王说:“鲁班准备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众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应后,墨子就用腰带模拟城墙,以木片表示各种器械,同鲁班反复演示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九次进攻,结果九次被墨子击破。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

三十三 放弃攻宋

鲁班无计可施,只好认输,但灵机一动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答道:“我知道你想如何赢我,我也不说。”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地说:“鲁班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禽滑厘代表我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也无法取胜!”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三十四 闾中避雨

墨子完成止楚攻宋的壮举后,由楚国返回鲁国。途径宋国时,天下大雨,城门紧闭。墨子想到闾中(里巷大门内)避雨,守门者竟不让墨子进去。墨子不愿誉于世人,所以也不想说明真相,遂扬长而去。

三十五 献书楚王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义”,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人了。”墨子看出惠王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

三十六 封地五百

临行之前,墨子想再见一次惠王,惠王说自己老了,派大臣穆贺为墨子送行。墨子利用这个机会,又向穆贺陈述自己的学说,但没成功。鲁阳文君听说此事,认为不妥,于是对楚王说:“墨子是有名的北方贤圣人,您不给予礼遇,岂不是叫天下士人寒心吗?”楚王觉得鲁阳文君说得有理,许诺以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封给墨子。

三十七 拒封返鲁

楚惠王封地五百里的厚禄,没有动摇墨子坚持自己学说的决心,毫不犹豫地拒绝封地,他对鲁阳文君说:”我听说贤人进谏,君王不听,不接受赏赐;仁义学说不被采用,不滞留于朝廷。现在我的观点未被应用,所以我决定回鲁国去,请你向楚王转达我的谢意。”

三十八 越王迎墨

与拒楚分封相似,墨子还推辞了越王的分封。有一次,墨子派弟子公尚过前往越国做官。公尚过向越王介绍墨子,越王很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如能请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公尚过答应了,于是给公尚过套了五十辆车,到鲁国迎接墨子。

三十九 只求行义

公尚过见到墨子,说明越王的意图。墨子问:“你看越王能听我的话吗?”公尚过说:“恐怕不一定。”墨子说:“如果越王能听我的话,用我的道理,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样待遇就行,何必要分封的特殊待遇呢?越王不听我的话,而只要我接受分封,这不是让我出卖义吗?同样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于是,拒绝了越国的分封。

四十 文君尊墨

鲁阳文君非常钦佩墨子道德学问,经常请墨子到其封地讲学。墨子曾对鲁阳文君讲,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他们也曾讨论风俗与仁义的关系,讨论何为忠臣。文君认为,忠臣应该绝对服从,让怎样就怎样。墨子指出,你说的忠臣不过是个影子而已。所谓忠臣应能为国君的偏邪,崇尚同一,实行兼爱,不结党营私等等。

四十一 墨子救郑

鲁阳文君准备攻打郑国,墨子听到消息立即劝阻。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这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墨子说:“郑国人残杀其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而你又要进攻郑国,说是顺天之意,这好比邻人惩罚他的怀儿子,你也举棍跟着打,说是顺其父之意,这不是十分荒谬吗?”鲁阳文君遂停止侵郑。

四十二 钩镶与义

楚、越两国经常在长江上进行船战,越国凭着水势,屡次打败楚国。鲁班南游到楚国之后,帮助制造船战用的钩镶等先进武器,楚国因此战胜了越国。鲁班向墨子夸赞钩镶,墨子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因为讲义可以互敬互爱互利,讲战造成互相残杀。

四十三 鲁墨论义

楚、越两国经常在长江上进行船战,越国凭着水势,屡次打败楚国。鲁班南游到楚国之后,帮助制造船战用的钩镶等先进武器,楚国因此战胜了越国。鲁班向墨子夸赞钩镶,墨子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因为讲义可以互敬互爱互利,讲战造成互相残杀。

四十四 鲁君问政

鲁国国君请教墨子:“我害怕齐国攻打我国,可以解救吗?”墨子答道:“可以。我希望君主您对上尊天,敬事鬼神,对下爱护百姓;准备丰厚的皮毛、钱币,辞令要谦恭,赶快礼交四邻的诸侯,驱使一国的人民,抵御齐国的侵略。这样,祸患就可以解救。不这样,就毫无根据其他办法了。”

四十五 志功为辩

鲁国国君对墨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学习,一个喜好将财物分给人家,谁可以作为太子?”墨子答道:“这还不能知道,二子也许是为着赏赐和名誉而这样做的。钓鱼的人躬着身子,并不是对鱼表示恭敬。我希望主君能以志功为辩,把他们的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然后决定谁为太子。”

四十六 祭祀必诚

鲁国的司祭用一头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墨子听到后说:“这不行。现在施给的人少,希望的人多,那么,别人就只怕你有东西赐给他们了。现在用一头小猪祭祀,向鬼神求百福,鬼神就只怕你用牛养祭祀了。从前圣王侍奉鬼神,祭祀罢了。现在祭祀鬼神,与其祭品丰富,还不如贫乏的好。”

四十七 为义而死

鲁国有一个人与墨子的关系较好,因而叫儿子向墨子求教,他儿子为义战死了,父亲责备墨子。墨子说:“你要让我教你的儿子,现在学成了,为义战而死,你却怨恨我;这就像卖出买进粮食,粮食卖出去了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

四十八 宋之大夫

墨子与宋国之君同宗,由平民成为“北方圣贤之人”后,各国诸侯对墨子评价很高,纷纷请他为官,博取爱士的美名。宋昭公时,派人请墨子到宋国参政,墨子欣然前往,希望能在宋国实践自己的学说。宋昭公认为墨子的学说很有道理,就拜墨子为宋大夫,参与管理朝政。

四十九 宋囚墨子

宋昭公末年,戴欢为宋太宰,司城皇专政。二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子罕击败戴欢后,又追逐宋昭公,篡夺了政权。墨子仗义执言,极力以兼爱相利劝阻,竟被囚禁。

五十 化险为夷

墨子被囚之后,引起各界人士的震惊。墨家弟子义愤填膺,积极营救墨子,采取各种措施:一是当面论理,要求放人;二是大造舆论;三是组织武装力量,万不得已采取相应措施,于此同时,各国纷纷派人劝说释放墨子。迫于内外压力,宋不得已放出墨子。

五十一 谏齐太公

墨子听说齐国想攻打鲁国,不顾高龄,亲自劝说齐太公田和。墨子先是以刀砍人,人头猝然落地算刀锋利作为比喻,进而问谁承担杀人责任。齐太公说,杀人的责任不在刀锋利,而在于执刀的人。墨子说:“兼并倾覆弱小的国家,无辜屠杀百姓,谁应该承担这无道不义的责任呢?”齐太公想了好久不得不承认:“我应当承担责任。”

五十二 精思善辩

墨子在几十年的教学、游说活动中,很重视辩论技艺和言词交际。他对弟子说:“辩学的目的是搞清楚是非的界限、国家治乱的规律、同异的所在、名实的道理、利害的分别和疑难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要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他创立了名、辩、类、故、沽等逻辑范畴及主要论式,成为人类三大逻辑学中最早的一个。

五十三 禽子求教

墨子反对侵略战争,但主张积极防御,讲求战争器械与技术的运用,论兵法攻守都很精到。他的大弟子禽滑厘曾经多次向墨子请教防御之道。墨子说:“你问哪种防御方式?”禽滑厘回答说:“现在攻城常用的进攻方法有临、钩、冲、梯、埋、水、穴、空洞、蚁附、輘辒、轩车等十三种,请问先生应该怎样防守?”

五十四 守城之法

墨子回答了如何防守十二种进攻之后又说:“城墙厚而高,壕沟深而宽,修好望敌之楼,防守器械齐备,粮食材草充足,防守人员精干。官民和睦,全民皆兵,国君讲信义,大臣争立功,赏罚严明。具备这些条件,城池就可以守住。”

五十五 墨守成规

禽子听后起身再拜,说:“先生讲得很好,请先生讲讲战争防御问题。”墨子说:“我一贯反对侵略战争,支持被侵略国家抵抗自卫。关于防御,最重要的是战前做好物资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我在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战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杀守等篇中讲得比较具体,有战役指挥、战前动员、全民参战、兵器机械、粮食柴草、兵役制度、军事训练、组织纪律、赏罚奖惩等内容,你可以学习研究”

五十六 辩论鬼神

墨子的学生多次就鬼神问题向老师提出质疑问难。一次,墨子生病在床,弟子跌鼻去看他,十分纳闷地问墨子:“先生平时告诉我们鬼神无所不知,行善事的人得好报,行恶事的人受惩罚。先生是天下有名的圣人,怎么也会得病呢?这是您的话不对,还是由于鬼神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墨子说:“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人得病原因很多。”

五十七 祭祀祖先

墨子晚年回到家乡不久,即与家人一齐去祭祀祖先。他先到殷微子墓前,缅怀先贤业绩。接着,他又到目夷君墓前祭祀。目夷君的坟墓高大,苍松翠柏环抱。墨子肃立墓前,追思先祖治国有方,使宋国得显于诸侯的丰功伟绩;敬仰先祖目夷的让国之风,只为义而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

五十八 染山观染

墨子祭祖之后,又与几位弟子漫游染山。他看到染丝的情景感慨万千,叹息道:“白丝染于青色的染水就变成青色,染于黄色的染水就变成黄色。染水一变,被染的丝的颜色随即改变。”他又从染丝想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指出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慎重选择与自己相处的人,并希望创建优美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十九 著书立说

年事已高的墨子,已无力再出游各国行义。他回忆数十年来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创办私学、招收弟子、组织团体、研制器械、周游列国、制止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的活动,既问心无愧,又忧虑重重。为了让后来者继续实践墨学,兼爱天下,他与弟子整理其言与行,编写出《墨子》一书。

六十 世之显学

墨子创立的墨学,当时被世人称为显学。《墨子》七十一篇,是他一生言行的忠实写照,内容丰富深邃、博大精深,其中有智德并修、兼爱救世的思想,创造发明、逻辑辩论的倡导,知行并用、利人牺牲的见解,刻苦实践强力而为、自苦为极的主张,尚贤尚同、民主政治的作风,生产节约、消费分配的理论,防御非攻、抵抗侵略的精神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之作,因此被人称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六十一 魂归故里

公元前390年前后,墨子带着他所描绘的社会蓝图,离开了这个战乱动荡的人间。据传弟子们遵照他生前节葬的主张,将他的遗体从简安葬了狐骀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他的陪葬品极其简单,最有价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墨子死后,其弟子分为三大派别,为弘扬墨学而继续努力。

六十二 光照千秋

墨子生前对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自己的学说非常自信,曾经慨然而呼:“天下无人,则墨子之言犹在!”历史发展到今天,充分证明了墨子的论断很有道理,就像夜明珠出世那样,墨学在近百年来获得新生,重放异彩。


分享到:
  2015-03-27  18555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