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诗经·邶风·绿衣》说:“绿衣黄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说:“颠倒衣裳。”但是裳并不是裤而是裙(古代男女都着裙)。《说文》说:“常(裳),下帬(裙)也。”衣裳连在一起的叫做深衣。
古人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见左衽不是中原的习俗(上古敛死者才左衽)。带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大带,一种是皮做的革带。大带是用来束衣的,叫做绅,绅又特指束余下垂的部分。古人常说“搢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笏)插在带间。(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所执的狭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子制成,用来指画或在上面记事。搢绅又作缙绅、荐绅。《史记·五帝本纪》:“荐绅先生难言之。”)这样,“搢绅”就成了仕宦的代称,“绅士”的意义由此发展而来。革带叫做鞶(pán),用来悬佩玉饰等物。
裘和袍是御寒的衣服。古人穿裘,毛向外。在行礼或接见宾客时,裘上加一件罩衣,叫做裼衣,否则被认为不敬,而且裼衣和裘,颜色要匹配。平常家居,裘上不加裼衣。庶人穿犬羊之裘,也不加裼衣。一般来说,穷到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穿袍与穿裘反映的是贫富的差别。
袍是长袄,据说里面铺的是乱麻(缊)。(现在单袍也叫袍,上古没有这种说法。一说袍里面铺的是新棉和旧絮。)
衮,这是天子和最高级的官吏的礼服。据说衮上绣有蜷曲形的龙。后代所谓“龙袍”就是衮的遗制。
上古到中古时代,男女服装不是严格分开的。比如“襦”、“裙”,男女都有穿的。只有“袿”专指妇女穿的上衣。唐宋以后,妇女着裙之风大盛,男以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