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除了几部儒家经典以外,以一部书为学者们所研究而能成为一门学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红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红楼梦》;一种是“选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文选》。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三十卷,共收录上起子夏、屈原,下至当时的作家共一百三十人的作品五百一十三篇。《文选》编排的标准是“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按文体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八类。各类中以诗、赋两类所收作品为最多,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又按内容把赋分为京都、郊祀、耕籍等十五门,把诗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等二十三门。
《文选》选录的范围,据萧统在《文选序》中说明,凡属经书、诸子、历史传记等一律不选,但是历史传记中的赞、论、序、述却可以选录,因为“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两句,就是《文选》的选录标准。所谓“事”,是指文章所用的典故或者题材,“沉思”指深刻的艺术构思;“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翰藻”则指有文采的辞藻。这反映出六朝的绮靡文风在他身上有明显的影响。然而他对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却持折中态度,内容要求典雅,形式可以华丽,以为艺术的发展必然是“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同时,他认为“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要求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所以《文选》所选的作品,其实并没有过分忽视内容。除了选录当时不被人重视的陶渊明的八首诗以外,还选录了《古诗十九首》和鲍照的作品十八篇。同时,摒弃了那些故作高深的玄言诗和放荡、空虚的艳体诗和咏物诗。这是这部书的优点。
由于《文选》本身的优点,它比起同类型其他诗文总集的影响更深远。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和六朝文学又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士人学习诗赋的范本。宋初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甚至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隋、唐以来,文人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文选》作了研究,研究《文选》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以致于有了“选学”这一名称。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