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山月高,照我石楼上。微闻松萝风,遥递石泉响。”300年前,在一个山高月小、花影斑驳的夜晚,一位老人站在城墙上兴然吟哦。
2000多年来,大部分中国人看到的《论语》都是这样的:第一篇名为“学而”篇,取自此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暨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诗歌高峰论坛日前在湖南常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诗人齐聚一堂,以诗邀朋、以文会友,共商诗歌发展。
近来,28岁的邓露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2岁的刘路被聘为教授、22岁的焦三牛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这一系列青年人才崭露头角的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赞叹、佩服有之,不解、质疑、猜测也存焉。
我给新《三国》打80多分,它在精良程度上远远超过老版三国,还创造性地添加了一些对人物的思考,如曹操等,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对于过去尊蜀汉的正统观念是个超越。《三国演义》的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怎样做到有新意,是个难题。
从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角度考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可以分为五代作家:第一代是“五四”前后启蒙的一代,第二代是三四十年代救亡与革命的一代,第三代是共和国文学“十七年”的一代,第四代是改革开放的一代。
明洪武三十年(1397)春闱会试,主考官为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韬。发榜所录进士宋琮等52人,竟全是南方人。接着殿试状元陈安也是南方人。北方举子一片哗然,强烈不满,纷纷指责刘三吾、白信韬因是南方人,故而偏袒南方压抑北方。北方举子由群起议论到聚众闹事,撕去贡院张挂的录取黄榜。
中小学课本里的文言文是经过上百年考验的经典名篇,然而,这并不等于这些文言经典不可以商榷。笔者在广州从事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发现文言文课文也是可以进行高低比较的,通过比较,吸取古人的长处,发现古人文章美中不足之处,从而使阅读思索得到拓展,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这是嘉庆三年(1798年),按干支应该是戊午年,五月,虽然那时候尚无全球变暖的说法,但天气确实有些燠热,天子嘉庆要去避暑山庄,纪晓岚大学士也在随行之列。
北京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钟鼓楼的建筑典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曾为古都北京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古都北京的“表”,在“暮鼓晨钟”声中向古都报送了652年(1272-1924)的标准“北京时间”。